English

学校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不够

1999-04-27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金振蓉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金振蓉)由教育部科技司、团中央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学校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不够。

本次调查列举14种创造力培养形式,好评率居前的大多与学校或老师相关,如“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各种学术或科技兴趣小组”、“课堂教学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学校开办一些开拓思维,增强动手能力的课程”的好评率分别达到了39.6%、49.3%和37.8%,而外出参观及参加校外活动的好评率则较低,如“参加校外青少年科技馆、少年宫举办的科技、文化活动”的好评率为25.9%,组织参观科技场馆或厂矿的则为26.9%。

专家分析认为,这并不说明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已取得成功。首先,校内开展的培养创造力活动虽然好评率居前几位,但无一能超过50%,其次,56.7%的被调查者不赞同“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述的好评率只能说明在全社会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工作总体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校内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大。

在问及中学生喜欢的科目时,就学校所开设的12门课程而言,认同率最高的是外语,只有35.5%,这无疑表明,由于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学校尽管一再努力变革,目前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限的。

另一方面,在列出的14种创造力培养形式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老师课堂教学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是最重要的。这表明被调查者认同课堂教学是培养创造力的主渠道。

专家认为,认真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这次采用问卷式调查方式的活动,自去年底开始,历时半年多,在31个省、市、自治区随机抽样,回收问卷1万多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